常言说,病从口入,而“癌”这个字,由三个“口”组成,这无疑揭示了饮食与癌症之间紧密的联系。

2019年,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纳入了195个国家和地区大规模研究指出,不良饮食习惯导致了91万人死于癌症,其中,中国是因饮食导致的癌症死亡率较高的国家[1]。

那么,哪些癌症是“吃”出来的呢?如何预防"吃出来”的癌症?

可愈有道_如何预防"吃出来”的癌症

图源:摄图网


5种“吃”出来的癌症


胃癌


《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3版)》指出,腌制食品和高盐食物,油炸、烧烤、腌制和烟熏食品的摄入,红肉以及加工肉类的摄入以及饮食不规律等都会增加胃癌的风险[2]。


腌制食品和高盐食物:腌制食品和高盐食物会导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损伤,时间久了会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导致胃癌发生。指南综合分析截至2021年全球相关26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结果显示:与较低的钠盐摄入量人群相比,中等钠盐摄入量人群胃癌的风险增加20%,较高钠盐摄入量人群胃癌的风险增加25%。


油炸、烧烤、腌制和烟熏食品的摄入:综合分析截至2022年全球相关28项观察性研究数据显示,与较少摄入油炸、烧烤、腌制和烟熏食品的人群相比,常吃腌制食品人群胃癌发生风险增加2.21倍,常吃烧烤食物人群风险增加2.64倍,常吃烟熏食品人群风险增加1.99倍,常吃油炸食品人群风险增加2.82倍。


常吃红肉等加工肉类:经常吃加工肉制品也可能增加胃癌的风险。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摄入高水平红肉的亚洲人群胃癌的发生风险升高了40%。


饮食不规律: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饮食不规律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食不规律者患胃癌的风险是保持规律饮食者的3倍以上。

结直肠癌


目前,已有明确证据表明,红肉和加工肉类的大量摄入、青年期摄入高糖和含糖饮料等饮食相关因素与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红肉和加工肉类的大量摄入:2018年,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所(WCRF/AICR)也指出,有确信的证据表明摄入加工肉类会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据估计,若每日摄入50g加工肉类,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大约增加16%;若每日摄入100g红肉,该风险大约增加12%[3]。

青年期摄入高糖和含糖饮料:2021年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研究中心开展的,发表于胃肠病领域顶级期刊 《Gut》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在青春期(13-18岁)和成年期大量食用含糖饮料会增加她们50岁前患结直肠癌的风险[4]。

食管癌


吃太烫,腌制、霉变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与食管癌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腌制、霉变食物: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曾发布报告,警告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2022年6月,由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食管鳞癌高发的东非地区,与饮食习惯为食物温度适中且细嚼慢咽的人相比,习惯吃得烫而且又吃得快的人,食管鳞癌风险最高增加近4倍[5]。

黄曲霉素或亚硝酸盐:腌菜、霉变的花生中容易产生黄曲霉素或亚硝酸盐,它们对食管黏膜造成的是化学性损伤,这种损伤会直接形成点状病变,然后面积越来越大直到癌变。

肝癌


黄曲霉素、饮酒是肝癌的明确致癌因素。

黄曲霉素: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人体摄入1mg可致癌症,20mg即可致人死亡,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分为1级致癌物。黄曲霉素分布广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坚果、乳制品和大豆制品若保存不当,都极易受到黄曲霉素的侵害;除此之外,没洗干净的砧板、筷子,也可能含有黄曲霉素。砧板、筷子等本身并没有黄曲霉菌,但如果没有清洗干净,残留的各种食物残渣和水分就成为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尤其是木制或者竹制砧板,使用时间过长,上面的裂缝更是各种微生物的温床。

饮酒:2023年6月,由北京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上的研究指出,中国男性酒精摄入量与包括肝硬化、肝癌在内的61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正相关[6]。

口腔癌


嚼食槟榔是明确的口腔癌致癌因素。早在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槟榔列入一级致癌物“黑名单”;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致癌物”完整清单,槟榔果被列为一级致癌物。

根据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医疗中心指出,有60%左右的口腔癌患者都跟吃槟榔有关。


除此之外,乳腺癌、胰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也可能与特定的饮食习惯有关。


两招,有效预防吃出来的癌症!


01
吃出健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得好,防癌;吃得不好,致癌。从今天开始,要注意改正不良饮食习惯!那么,怎么样才能吃出健康呢?


目前,世界上推崇的健康饮食是地中海饮食。地中海式饮食源自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环地中海地区(希腊、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南部等处于地中海沿岸的南欧各国)的一种饮食形态,以新鲜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谷类为主的饮食模式,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推崇橄榄油。


但地中海饮食的提出是基于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中国人难免会有不习惯的地方。为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推出了江南饮食。


江南饮食以多白肉、多坚果、多粗粮、多果蔬、多蒸煮,少油炸、少甜腻、少精米为主要特点。


多白肉:在肉类选择上,尽量选择鸡鸭鹅鱼等白肉,以瘦肉为主,少选肥肉。鸡鸭鹅鱼等白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特别是鱼类,对预防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有重要作用。


多坚果:坚果食品营养丰富,脂肪含量高、蛋白质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但是要控制量,不能多吃。


多粗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粗粮及全谷类制品摄入在50~100g为宜(占主食的1/4~1/5)。当然,如果是觉得粗粮口感不好,或者每天做不到足量粗粮补充的朋友们,可以选择直接补充膳食纤维来达到人体每日所需量,这样既方便易得又能使人体高效吸收。


多果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餐餐有蔬菜,每天摄入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1/2(包括深绿色、红色、橘红色、紫红色蔬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


多蒸煮:日常炒菜可以尽量使用快炒、清炖、清蒸、白灼等方式,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食物的原味和营养。另外肉类食物最好和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共同烹饪,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在体内吸收。


少油炸:油炸食品虽然口感较好,但很容易造成油脂过高,而且油炸食物会使其营养流失,因此清淡饮食一定要少油,且保证品种多样,比如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精炼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这些油类最好经常换着吃,而且每日烹调用油以25~30克为宜。


少甜腻:摄入过多的糖分不仅会扰乱肠道菌群,削弱肠道屏障功能,使肠道免疫力降低,增加多种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的易感性,其中包括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诱发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因此,成人每日摄入糖的量应该<25g。


少精米:如果全吃精白面粉做的食物,一日所得到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只相当于一日需要量的15%—25%;精白处理会损失掉稻麦中70%左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90%以上的膳食纤维。同时,精白处理把米和面变成了强酸性食品,变成了高血糖食品。

可愈有道_如何预防"吃出来”的癌症

图源:摄图网


02
定期体检筛查

除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癌重要的一点,是体检!体检可以发现早期,甚至早早期的癌症,将癌症杀灭在摇篮中。


胃癌:《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3版)》建议40岁以上普通大众,按胃癌风险自评➝生物标志物初步筛查➝内镜下精查的次序,逐级进行胃癌风险评估及筛查。建议45岁以上,且胃癌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结直肠癌:2024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建议以下人群应定期进行肠镜筛查: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40岁以上有2周肛肠症状的人群;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食管癌:2024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建议食管癌高发地区(河南、河北及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区,以及川北、苏北、闽北地区)、有家族史、长期抽烟喝酒、40岁以上的人每两年1次普通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肝癌:2024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指出,对35岁以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有慢性肝炎、肝硬化5年以上,直系亲属三代中有肝癌家族史的人,半年检测一次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有效方法。


口腔癌:2024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建议一般人群每年2~4次临床口腔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口腔内器官,如舌、牙龈、腭、颊、口底等处的情况;有长期嚼食槟榔、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除临床口腔检查外,可增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活检以明确诊断。


可愈有道一直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专业体检服务及全面的健康管理,不仅可以为患者预约日本权威大型医院进行覆盖人体九大系统的全面体检,还会根据体检人群的年龄、是否有基础疾病等个性化定制体检项目。


在体检过程中,可愈有道将全程陪同体检人员,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预约门诊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体检人群还可同时预约专科门诊,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体检完成后,可愈有道将对体检结果进行解读,并持续跟踪管理方案,实现对体检人群的全面健康管理。


如需要了解更多赴日体检相关内容,或有意向预约日本权威医院进行检查,可通过热线400-678-6998直接联系小愈进行咨询。


参考文献:

[1]GBD 2017 Diet Collaborators.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2017: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7. Lancet. 2019 May 11;393(10184):1958-1972. doi: 10.1016/S0140-6736(19)30041-8. Epub 2019 Apr 4. Erratum in: Lancet. 2021 Jun 26;397(10293):2466. PMID: 30954305; PMCID: PMC6899507.

[2]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人群健康风险管理协作组-胃癌专业组. 中国人群胃癌风险管理公众指南(2023版)[J]. 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36):2837-2849.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30608-00968

[3] World Cancer Report. Cancer research for cancer prevent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iccp-portal.org/sites/default/files/resources/IARC%20World%20Cancer%20Report%202020.pdf (Accessed on April 27, 2020)

[4]Hur Jinhee,Otegbeye Ebunoluwa,Joh Hee-Kyung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in adulthood and adolescence and risk of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among women.[J] .Gut, 2021, undefined: undefined.

[5]A very-hot food and beverage thermal exposure index and esophageal cancer risk in Malawi and Tanzania: findings from the ESCCAPE case–control studies |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6-022-01890-8

[6]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more than 200 diseases in Chinese men.Nature Medicine, Published: 08 June 2023.

[7]邵小钧,席 庆.食用槟榔及其与口腔癌间的关系[J].国际口腔医 学杂志,2015(6):668-672

[8]2024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