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构成了重大威胁。根据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发癌症病例达1996万例;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为974万。其中,男性占543万例,女性占431万例。


目前,癌症的治疗仍以手术、放疗、药物治疗为主。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癌症治疗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是免疫治疗作为第四代肿瘤治疗技术,成功克服了传统三大疗法的不足。它通过调节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增强人体抗肿瘤能力,从而间接消灭肿瘤细胞。


可愈有道_免疫细胞的抗癌秘密


图源:摄图网




一、免疫细胞抗癌原理


免疫细胞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兴技术,其核心就是激活或增强患者免疫系统,尤其是免疫细胞,以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这一疗法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潜在力量,在正常情况下能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包括肿瘤细胞。但肿瘤细胞常通过逃避免疫监视和攻击来免疫逃逸。免疫细胞治疗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激活或重塑患者免疫系统,使其恢复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免疫细胞治疗包括多种策略,如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CAR-T细胞疗法)、树突状细胞(DC)疫苗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疗法等。


树突状细胞(DC)疫苗已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一定成果,特别是在难以治疗的实体肿瘤(如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肺癌等)中。通过采集患者的树突状细胞,在体外与癌症抗原结合后再回输给患者,来激活T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攻击。前列腺癌:Sipuleucel-T(商品名Provenge)是首个获批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这标志着DC疫苗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增强或扩增患者体内的NK细胞来直接杀伤癌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的治疗方法。NK细胞属于先天免疫系统,能够不依赖抗原呈递而直接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或受感染细胞。


此外,CAR-T细胞疗法也是近年来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此疗法通过改造患者T细胞,使其能特异性地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然后将这些改造后的T细胞输回患者体内,能够精准打击肿瘤细胞。如全球首位通过CAR-T疗法治愈的白血病儿童Emily已经无癌生存了12年。Emily的成功治愈不仅让更多患者了解到CAR-T疗法这类前沿的细胞治疗技术,也激发了全球科学家们对特异性免疫细胞疗法治疗实体瘤的研发热情。


可愈有道_免疫细胞的抗癌秘密

图源:摄图网




二、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效果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免疫细胞疗法在治疗多种实体肿瘤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效果,通常与手术、药物治疗和放疗联合应用,旨在消除微小病灶和残留的肿瘤细胞,减少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预防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被誉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手段”。


此外,免疫细胞治疗能激发人体持久的抗肿瘤免疫记忆,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后,即使在治疗结束后,仍能持续监控和消灭肿瘤细胞,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这是化疗放疗难以达到的效果。


免疫细胞治疗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如黑色素瘤、淋巴瘤等难治性肿瘤,以及肺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


2022年,在《ANTICANCER RESEARCH》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该文章展示了辅助免疫细胞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对实体瘤疗效的研究结果,并证实了这种联合疗法可提高实体瘤患者的生存率。


该研究共纳入了141位实体瘤患者,他们均接受了T淋巴细胞或树突状细胞(DC)疫苗治疗或这两种治疗方式的结合。


结果显示:接受免疫细胞治疗的实体瘤患者在治疗后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6%和80.9%;10年总生存率更是高达74.5%。另外,患者3年、5年和10年的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72.8%、70.5%和58.5%。其中,乳腺癌3年生存率竟达到了100%,5年和10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6.2%和86.4%。


该研究通过分析总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证实了免疫细胞疗法能提高实体瘤患者治疗效果。作为一种新型辅助治疗手段,免疫细胞疗法对那些肿瘤负荷较低的晚期患者尤其有益,尤其是在根治性手术后。因此,将免疫细胞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方法相结合,可以实现更佳的治疗效果。


可愈有道_免疫细胞的抗癌秘密

图源:摄图网


总的来说,免疫细胞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显示出显著疗效和广阔应用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也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生命之光,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1]《全球癌症统计数据2022》要点解读[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4.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相关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23.

[3]癌症的免疫精准医学:一种基于免疫效应细胞作用的新策略[J].癌症,2020.

[4]Efficacy of Adjuvant Immune-cell Therapy Combined With Systemic Therapy for Solid Tumors

https://ar.iiarjournals.org/content/42/8/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