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根据2024年4月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发布的2022年全球癌症负担最新数据显示:肺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在2021年,CA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曾显示:乳腺癌首次取代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癌症,全年新增乳腺癌病例226万例,而肺癌为220万例。仅仅两年后,肺癌以新增248万例病例重新夺回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医学的进步和治疗手段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开始寻求长期生存的可能。那肺癌患者如何实现长期生存的秘诀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一谜团。


可愈有道-肺癌患者如何实现长期生存的秘诀


一、早期肺癌检出和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肺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一旦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较晚阶段。因此,定期进行肺癌筛查,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长期吸烟者、长期接触石棉或放射性物质、有肺癌家族史者等),是提高早期发现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及时检测和早期发现,肺癌治疗结果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同时降低因肺癌导致的死亡风险。目前,使用低剂量CT(LDCT)是识别肺癌的主要手段。除此之外,针对肺癌的特定抗体检测和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成为辅助诊断工具。新兴的呼吸系统介入技术,如径向支气管镜超声和虚拟导航技术,正助力于更准确地诊断早期肺癌。同时,液体活检和呼出气体分析等前沿技术也展现出在肺癌早期检测和诊断方面的巨大潜力。


可愈有道-肺癌患者如何实现长期生存的秘诀


此外,现代科技进步带来了影像组学、介入诊疗、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多组学技术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影像及影像组学技术:临床CT广泛使用提高了早期肺癌检出率,影像组学通过量化影像信息,实现“虚拟活检”,联合分析可预测肺癌免疫状态。


2、呼吸介入技术:内镜下多模态成像和导航技术提高了病灶识别和活检准确性,机器人辅助穿刺定位减少医生放射线暴露。


3、组学技术与生物标志物:基因组学、表观组学、转录组学等组学技术和自身抗体、DNA甲基化等生物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4、大数据与AI: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深度学习和AI,提高了多组学联合分析能力,有助于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决策。


二、根据肺癌类型、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肺癌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肺癌的类型、分期、基因突变情况等,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肺癌主要分为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它们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各不相同。


(一)对于非小细胞肺癌:


1、早期(Ⅰ-Ⅱ期)


早期肺癌优先考虑手术,结合放化疗进行综合治疗。对于ⅠA期且切缘阴性的患者,仅需术后随访。ⅠB期和Ⅱ期患者在手术后可能需要化疗。若切缘阳性,可能需要二次手术和化疗或放化疗。微创手术是优选,但若患者不适合手术,应考虑根治性放疗和可能的辅助化疗。携带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ⅠB-Ⅱ期患者在术后可考虑使用奥希替尼


赴日就医/日本名医线上会诊

药物方案海外名医诊疗意见

可愈有道-肺癌患者如何实现长期生存的秘诀


2、中期(Ⅲ期)


对于可手术的Ⅲ期患者,治疗以手术为主,并辅以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术应尽可能保留健康肺组织,彻底的淋巴结清扫。术后通常需要含铂化疗,携带EGFR突变者可使用奥希替尼。不可手术的Ⅲ期患者,推荐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化疗以铂类为主。无法耐受同步放化疗患者可选择序贯放化疗或单纯放疗。巩固治疗首选度伐利尤单抗,或选择巩固化疗。


3、晚期(Ⅳ期)


晚期患者通常不适合手术,治疗以靶向治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为主。携带特定驱动基因的患者应使用相应靶向药物,如EGFR-TKI或ALK抑制剂。PD-L1阳性患者可使用帕博利珠单抗。化疗是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体能状态评分选择联合化疗或单药化疗。PS(肺功能储备指标)评分为3-4分的患者可能不适合化疗,可考虑最佳支持治疗或临床试验。


(二)对于小细胞肺癌:


1、局限期


T1-2N0小细胞肺癌患者首选手术,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有时配合胸部放疗。对于超出T1-2N0范围的患者,治疗取决于体能状态评分,评分0-2者首选化疗同步胸部放疗,评分3-4者采取全身治疗并可能进行放疗。


2、广泛期


无局部症状和脑转移的患者以依托泊苷、卡铂和阿替利珠单抗为主。PS评分为3-4分的患者推荐化疗。出现局部症状患者以全身治疗为主,配合症状部位放疗。骨髓压迫患者先进行放疗。有脑转移患者需进行全身治疗和全脑放疗,治疗顺序视症状而定。复发患者可选择二线治疗,复发后6个月可沿用一线方案,二线治疗进展后可考虑安罗替尼。


可愈有道-肺癌患者如何实现长期生存的秘诀


三、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肺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戒烟是所有肺癌患者必须迈出的第一步。吸烟不仅会增加肺癌复发的风险,还会对身体的其他部位造成损害。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样不可忽视。


2024年5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名为“Healthy lifestyle and cancer survival:A multinational cohort study”的研究。该研究基于四个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分析了健康生活方式因素与癌症幸存者死亡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研究者通过五个生活方式因素(吸烟、饮酒、饮食、体力活动和体重指数)构建了健康生活方式评分(HLS),并利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法评估了个体生活方式因素和HLS与癌症幸存者全因死亡和癌症死亡的危险比(HR)。在跟踪的37,095名癌症幸存者中,共记录了8927个全因死亡事件和4449个癌症死亡事件。


研究发现,未吸烟、轻度饮酒、充足的体力活动、健康的饮食和优化的体重指数与全因死亡风险显著相关。在HLS联合分析中,良好HLS(包含4个和5个健康生活方式因素)的癌症幸存者,全因和癌症死亡的HR分别为0.55和0.57。结果表明: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可能有助于改善癌症预后。


研究还指出,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可将癌症幸存者的全因死亡和癌症相关死亡风险减少50%,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保持健康饮食、参与体力活动以及维持健康的体重指数与改善患者预后相关联。


可愈有道-肺癌患者如何实现长期生存的秘诀


四、定期随访和监测是确保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治疗结束后,患者仍需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复发或转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等。


专家建议:


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复发监测,持续2年,而后每年监测新的原发性肺癌。


胸部CT是最佳的监测方式。


PET/CT不应用于监测。


对于临床上不适合或不愿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患者,不应进行监测。年龄不应妨碍影像学监测。


循环生物标志物不应作为检测复发的监测方法。


脑MRI不能用于I-Ⅲ期接受过意向治愈性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常规监测,但对于I-Ⅲ期小细胞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在第一年每3个月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一次使用。


此外,肺癌患者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良好关系。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长期生存同样重要。患者可以通过加入肺癌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交流心得,获取情感和信息上的支持。

综上所述,肺癌患者实现长期生存的秘诀在于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社会支持和定期随访的综合管理。通过这些措施,肺癌患者不仅可以延长生存期,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享受更加健康和充实的生活。


【可愈有道】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拥有全球多家知名医院的合作转诊医疗资源。如果您想要快速办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出国看病、国际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业务,欢迎拨打免费热线:400-678-6998 进行咨询!


参考文献:

[1]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CA Cancer J Clin.2024.

[2]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的研究现状与挑战[J].中国科学,2022.

[3]肺癌早期诊断新技术与临床应用[J].国际呼吸杂志,2024.

[4]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中华医学杂志,2021.

[5]Healthy lifestyle and cancer survival: A multinational cohort study.[J] .Int J Cancer, 2024.

[6]Lung Cancer Surveilance After Definitive Curative-intent Therapy. Asco Gyideline.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