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对我国居民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新增胃癌病例达到47.9万例,死亡37.4万人。分别占据了全球胃癌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的44.0%和48.6%。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第4,死亡率排名第3,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成了重大影响,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群体不再是老年人,年轻人尤其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中胃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胃癌患者年轻化的趋势日益严重。据2010年全国肿瘤防治研究所的抽样调查分析,35周岁以下人群的胃癌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7.21%,其中农村明显高于城市。 在当前经济条件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年轻人罹患胃癌的现象日益增多,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第一、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年轻一代胃癌发病率上升的关键原因。年轻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作息颠倒及长期的精神压力;对烧烤、油炸食品及西式快餐的偏爱,高糖和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忽视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增加胃部负担,长期累积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同时,吸烟和过度饮酒也是增加胃癌风险的不良行为。
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的研究小组在著名《柳叶刀·肿瘤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的研究性文章,指出遗传易感性和生活方式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二者的作用机制既独立又相互作用。研究者强调,对于具有胃癌遗传易感性的个体,采纳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截图来源于[1]
研究团队将4种生活习惯界定为健康生活方式的指标——包括避免吸烟、限制饮酒、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以及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消费。基于个体所遵循的健康生活方式的数量,研究对象被划分为三组:健康组(全部4种健康生活方式)、中等组(2至3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不健康组(0至1种健康生活方式)。
研究结果显示,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累积与个体胃癌风险的增加呈正相关,且这种关系呈现出剂量反应趋势。相较于那些维持健康生活习惯的人,那些生活方式属于中等或不健康的人群,其患胃癌的风险分别增加了34%和103%。同时,对于胃癌遗传风险较低的个体,也不应忽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因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样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
第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Hp)能在胃酸中生存,破坏胃黏膜,引起慢性胃炎、溃疡,甚至可能发展成胃癌。年轻人社交活动多,外出就餐频繁,感染机会增加。
调查结果表明,约75%-90%的胃腺癌病例与Hp感染相关联。尽管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感染了Hp,但只有1%-3%的感染者会因Hp菌株、个体易感性,以及持续的炎症反应的共同影响,最终发展成胃腺癌。
2022年3月14日,在《自然》子刊《胃肠病学和肝脏学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上发表了一篇具有突破性的综述文章深入探讨了Hp在胃腺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并着重指出了早期诊断和清除Hp感染对于阻止慢性胃炎演变为胃腺癌的重要性。
截图来源于[4]
研究指出,全球约60%的胃癌患者分布于东亚地区,其中近半数患者位于中国。研究证实,非贲门胃癌(包含胃腺癌)和贲门胃癌都与Hp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Hp感染者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病症,而有大约20%的感染者发现很难通过抗生素疗法完全清除这种细菌。研究指出,在多种风险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接近20%的Hp感染者可能会发展出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包括胃萎缩、胃上皮细胞的异常变化以及胃腺癌。另外,75%-90%的胃腺癌患者Hp血清阳性。先前的研究表明,Hp感染与持续性免疫浸润(慢性胃炎)相关,Hp感染引起的免疫微环境变化,在慢性胃炎向胃腺癌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图源:摄图网
第三,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家族中如果有胃癌病史,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会相对较高。遗传易感性使得一些年轻人在面对相同环境和生活方式时,更容易患上胃癌。
2022年8月,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胃癌家族史是胃癌和胃腺瘤的危险因素。
截图来源于[5]
本研究对2013年至2014年间参与全国胃癌筛查的40岁及以上受试者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包括一级亲属(FDR)中存在与不存在胃癌家族史的受试者,按照1:4的比例,依据年龄和性别进行匹配。
结果表明:在4.9年的随访之中,共有896721名参与者有胃癌家族史,其中0.96%的人被诊断出胃癌;另外,0.46%的人患有胃腺瘤。相比之下,3586884名无胃癌家族史的参与者中,胃癌发病率是0.65%,胃腺瘤的发病率是0.32%。
在FDR中,胃癌家族史被确认为胃癌和胃腺瘤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在父母和兄弟姐妹中均存在胃癌家族史的受试者,其胃癌和胃腺瘤的危险比(HRs)高于仅父母或仅兄弟姐妹中存在胃癌家族史的受试者。
在三个不同的年龄组:40-49岁、50-59岁和60岁及以上,这些组别中,有胃癌家族史的参与者与没有家族史的参与者相比,HRs分别为1.62、1.55和1.42。另一方面,胃腺瘤的HRs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
第四,年轻人往往对自身健康状况不够重视,缺乏定期体检的习惯,导致早期胃癌症状被忽视,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等到发现时病情往往已经较为严重。
在2003年-2015年,我国胃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呈现上升趋势,从27.4%增长至35.1%。尽管如此,与日本(80.1%)和韩国(75.4%)相比,我国的胃癌5年相对生存率仍然显著较低。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与疾病的临床诊断时机密切相关。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隐匿,导致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即便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及时接受治疗,5年生存率可超过90%。
因此,开展胃癌筛查能大幅提高早期胃癌病变的发现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升生存率。
内镜检查是胃癌和胃癌诊断的“金标准”。日本和韩国的指南分别推荐50-75岁和40-75岁无症状成年人每两年进行一次内镜检查以筛查胃癌,但不建议85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胃癌筛查。
目前,我国胃癌筛查推荐的起止年龄为40-69岁,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建议对45-75岁人群进行胃镜筛查。
图源:摄图网
综上所述,年轻人胃癌高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有效预防胃癌,年轻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胃部疾病。同时,应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年轻人对胃癌防治的意识,从而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Genetic risk,incident gastric cancer,and healthy lifestyle: a meta-analysis of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an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204520304605?did=author
[2]青年人胃癌的诊治[J].中国医药导报, 2018.
[3]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gastric adenocarcinoma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288702/
[4]Association Between Family History of Gastric Cancer and th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nd Adenoma: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https://journals.lww.com/ajg/Abstract/9900/Association_between_family_history_of_gastric.379.aspx
[5]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J].中华肿瘤杂志, 2022.
[6]晚期胃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2.
[7]Early Gastric Cancer: Update on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8]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December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