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确诊病例约为230万,是所有癌症中确诊数量最高的,同年因乳腺癌导致的死亡病例大约为68万,位居全球癌症致死率第五。


可愈有道-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越高,5年生存率越高,甚至可达90%

图源:摄图网


在所有乳腺癌病例中,约有20%属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的特点是在免疫组化检测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水平都低于1%,同时也没有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过度表达或基因扩增现象。


与其他种类的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的特点是患者通常年纪较轻、病情发展速度快、具有较高的侵袭性以及较差的预后情况。特别是在晚期阶段,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最差。据研究显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三年复发率高达19%,一旦复发,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2个月。


尽管三阴性乳腺癌对化疗的反应性较强,但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留的这类患者,其三年总体生存率只有68%。


此外,三阴性乳腺癌表现出显著的多样性,根据基因测序的结果显示:16.0%的三阴性乳腺癌病例中发现至少一种可能导致疾病的遗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包括7.4%的BRCA1突变,2.8%的RAD51D突变和2.2%的BRCA2突变。这些突变与癌症的早期发生以及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相关,这可能使得三阴性乳腺癌对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反应更为敏感。


但是,由于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不表达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特殊类型。这导其对内分泌治疗和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不具有反应性。因此,治疗效果往往比其他乳腺癌亚型较差。


可愈有道-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越高,5年生存率越高,甚至可达90%

图源:摄图网


考虑到三阴性乳腺癌的独特性,其治疗选项相对较少。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通常会接受辅助或新辅助化疗作为主要治疗策略。在规划化疗方案时,医生会依据肿瘤的尺寸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来决定使用哪种化疗药物及其剂量。


扫码立即开启与美国日本专家对话窗口

海外专家第二诊疗意见定制个人治疗方案


尽管如此,目前尚无一种生物标志物能够精确指导治疗并防止治疗过度。因此,发现一个能够预测三阴性乳腺癌低复发风险的预后标志物变得极为关键,这将有助于辨识那些通过较温和治疗方案即可获得高治愈率的患者。


可愈有道-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越高,5年生存率越高,甚至可达90%

图源:摄图网


近年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s)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TILss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能够浸润到肿瘤组织中,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研究发现,TILss的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尤其是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TILss的高浸润水平通常与较好的治疗反应和生存率相关。


TILss水平是衡量肿瘤免疫反应的关键指标。在乳腺癌中TILss的丰度显示了肿瘤微环境中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研究发现,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TILss水平高者接受辅助化疗后生存期更长,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率也更高。即使未接受化疗,TILss水平高者通常也有更长的生存期。


2024年,美国梅奥诊所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一篇回顾性的研究文章。在该文章中,研究者们评估了未接受辅助或新辅助化疗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TILss水平与癌症复发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为深入认识三阴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和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新见解。


可愈有道-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越高,5年生存率越高,甚至可达90%

截图来源于[8]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从1979年至2017年间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的1966位病人,并且这些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以及可能的放射治疗,但未进行过任何辅助或新辅助化疗。


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是无侵袭性疾病生存期(iDFS),而次要关注点包括无复发生存期(RFS)、无远端复发生存期(DRFS)以及总生存期(OS)。


该研究中的1966位患有三阴性乳腺癌的个体。其中一半的受试者TILss的水平为15%。有34%的受试者TILss水平至少为30%,另外21%的受试者TILss水平至少为50%。


  • 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8年,所有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iDFS为65%,RFS为69%,DRFS为73%,OS为76%。

  • 在TILss水平≥50%的所有患者当中,5年iDFS、RFS、DRFS和OS分别为78%、83%、88%和90%。

  • 在TILs水平<30%的所有患者中,其5年iDFS、RFS、DRFS和OS分别为60%、63%,68%和72%。

  • I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iDFS为73%,RFS为77%,DRFS为82%,OS为85%。

  • 在TILs水平≥50%I期患者中,5年iDFS、RFS、DRFS和OS分别为84%、89%、94%和95%。

  • 在TILs水平<30%I期患者中,5年iDFS、RFS、DRFS和OS分别为69%、73%,78%和82%。


可愈有道-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越高,5年生存率越高,甚至可达90%

图源:摄图网


研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分期越早,肿瘤组织中的TILs水平越高,5年生存率越高。在调整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及是否接受放射治疗等因素后,研究揭示,较高的TILs水平与iDFS、RFS、DRFS和OS的改善显著相关。


具体而言,TILs水平每增加10%:


  • 累积侵袭性疾病事件或死亡的风险降低8%。

  • 累积复发或死亡的风险降低10%。

  • 累积远端复发或死亡的风险降低13%。

  • 累积总死亡风险降低12%。


该项回顾性研究分析表明,对于未接受辅助或新辅助化疗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癌组织中TILs水平较高的患者生存期更长。具体而言,TILs水平超过50%的患者五年生存率高达90%,而TILs水平低于30%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则为72%。这说明TILs水平是评估这类患者预后的一个关键指标。



可愈有道-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水平越高,5年生存率越高,甚至可达90%

图源:摄图网


总之,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有望通过调节和增强癌组织中TILss的功能,进一步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 2021.

[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Testing in Breast Cancer: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cused Update[J]. J Clin Oncol Off J Am Soc Clin Oncol, 2018.

[3]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Testing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in Breast Cancer[J]. J Clin Oncol, 2010.

[4]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 N Engl J Med, 2010.

[5]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Patterns of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Among Women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J].Cancer, 2012.

[6]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and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 2016.

[7]Molecular Features and Functional Implications of Germline Variants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J Natl Cancer Inst, 2021

[8]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AMA.2024.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816923

[9]Advances and prospects in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herapy.Discover Oncolog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