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全球乃至我国公共卫生构成了主要威胁,严重影响了人民健康、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2024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癌症负担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为482.47万例,其中男性病例为253.39万例,女性病例为229.08万例;死亡257.42万例。其中男性占162.93万例,女性占94.49万例。 截图来源于[1] 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肿瘤的预防和治疗领域已经实现了显著的改善。普及科学的肿瘤知识,增强公众的防癌意识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以下人群而言,掌握必要的肿瘤相关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调节功能逐渐减弱,基因层面的调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据中国肿瘤疾病负担数据显示:0至34岁人群癌症发病率较低,35至39岁人群发病率迅速增加,80至84岁人群发病率最高;而在25至54岁之间,男性总体癌症发病率低于女性,但60岁以后,男性的发病率则高于女性。
截图来源于[1]
此外,在所有癌症类型中,癌症的死亡率在40至44岁年龄组之后显著增加,在85岁及以上的年龄组达到最高点。在4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男性的死亡率普遍高于女性。
截图来源于[1]
这部分人群主要受到癌基因异常、抑癌基因失活、DNA损伤修复机制异常及基因所需环境改变的影响,常见恶性肿瘤有前列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和白血病等。在这些癌症中,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患有肿瘤,其子女的患病风险通常会显著增加,特别是乳腺癌,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2024年,在《科学》期刊发表了一项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因素在癌症发展中的新角色。
截图来源于[2]
该研究发现:出生时基因序列可以预示未来几十年内体细胞是否可能发展成癌细胞。研究提出了种系表位负担(GEB)的概念,解释了具有不同HLA抗原表位的细胞如何影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
研究还发现:癌基因突变通常导致癌基因扩增,而高GEB的个体罹患相关乳腺癌亚型的风险较低。然而,高GEB肿瘤若逃避免疫监视,可能更具侵袭性。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的发生受遗传和免疫性影响,未来可能通过血液检测预测患癌风险,并指导治疗决策。
近年来,众多研究开始将慢性炎症与衰老和癌症联系起来。例如衰老细胞持续在微环境中释放促炎分子,导致周围组织长期发炎,加速组织老化并增加癌症风险。
2023年,牛津大学科学家在《自然-遗传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证实:慢性炎症直接促进了白血病的发展,这一过程与TP53基因密切相关,揭示了炎症与癌症发生之间的直接联系。
截图来源于[5]
TP53突变会导致细胞基因组完整性丧失,引发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和癌变。在慢性炎症影响下,TP53突变的造血干细胞(HSC)会增殖而非分化,导致血癌细胞的形成。研究发现,慢性炎症可促进TP53突变的HSC数量增加,赋予它们抗凋亡能力和促进细胞生长的基因,从而扩大种群并演变成癌细胞。慢性炎症抑制了正常HSC的分化,而TP53突变的HSC则因适应性优势而数量增加。这一发现揭示了炎症与癌症之间的联系,为预防癌症提供了新的方向,即阻止慢性炎症可能是降低癌症风险的关键。
众多医学研究表明:吸烟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人群患肺癌的风险高,吸烟是产生自由基最快最多的方式,每吸一口烟至少会产生10万个自由基,从而导致癌症。
2024年,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医学研究团队在知名《自然·通讯》杂志上发布了一篇题为“Tobacco-induced hyperglycemia promotes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via cancer cell-macrophage interaction through paracrine IGF2/IR/NPM1-driven PD-L1 expression”的一项研究。研究指出吸烟是如何加速肺癌发展的,揭示了烟草中的主要致癌物质NNK和BaP导致血糖失衡以及巨噬细胞代谢改变,通过旁分泌IGF2/IR/NPM1/PD-L1信号通路,促进了由吸烟引起的肺癌进展。
截图来源于[7]
癌症进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受肿瘤微环境和宏观环境因素控制。环境因素如生物危害和饮食影响基质细胞和宿主系统,促进肿瘤发生。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与某些癌症的形成和进展有关。糖脂代谢改变影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这些细胞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进展。研究团队推测,代谢综合征通过改变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促进肺癌进展。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表达免疫检查点蛋白,而影响抗肿瘤免疫。PD-L1促进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特性和免疫逃逸。多种细胞因子调控PD-L1转录,而NPM1是其转录激活因子。
研究旨在明确吸烟诱导的代谢综合征与肺癌进展的机制联系,并确定潜在的抑制靶点。研究发现烟草致癌物NNK和BaP诱导代谢综合征,促进小鼠肺癌进展,通过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和表面定位,增强TAM的葡萄糖摄取,导致IGF2转录上调,激活肺癌细胞中的胰岛素受体,促进PD-L1表达。
除了遗传因素,环境中的致癌物也对癌症的发生有重大影响。例如放射医疗工作者和化工厂工人易患某些类型的癌症,长期接触石棉和玻璃丝的人群易患间皮瘤,而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易患口咽癌和肺癌。
尽管接触致癌物质并不保证一定会引发癌症,基因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暴露于致癌环境中会增加个体患癌的风险。
2020年,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公布了一项研究,揭示了环境中的致癌物质如何激活DNA的基因重组过程。这项研究发现有助于阐明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癌症形成的,且能预测哪些个体可能面临更高的癌症风险。以苯并芘这种致癌物为例,其活性成分BPDE可直接损伤DNA序列,产生加合物,从而加速致癌性突变的产生。尽管每个人都有可能接触到致癌环境,但最终患癌的风险因个体差异而异。此外,该研究还指出,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患癌风险较高。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揭示了癌症与基因的关联。肿瘤易感性是指不同人群和个体因遗传结构不同,在环境影响下表现出患癌倾向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种族差异、个体差异和家族聚集现象上。对易患癌症人群及其家庭进行筛查和早期诊断有助于发现易感基因及其作用。非家族性肿瘤更为普遍,但遗传性肿瘤的研究同样重要。除了高危个体外,还存在易感性水平较高的个体,他们患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群高。
定制私人就医方案
提供就医服务
扫码加好友详询
▽
癌症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抑郁、悲观失望等性格特征,这些被称为“癌症性格”,与癌症的易感性有关。美国医学博士约翰·辛德勒提出的“情绪决定健康”理念强调了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他的研究显示:超过76%的疾病与不良心态有关。情绪压力,表现为抑郁和焦虑,是肿瘤患者中常见的现象,约33.0%至77.2%的肺癌患者会出现这些症状。科学研究和动物试验均表明:压力与癌症的发生和进展有关,精神心理因素在肿瘤的发展和预后中扮演重要角色,支持了“病由心生”的观点。
综上所述,在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控、肿瘤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领域进行全方位的工作推进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公众对于肿瘤的认识,鼓励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肿瘤体检和国家筛查早诊早治项目,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遏制肿瘤负担的上升趋势,使更多的肿瘤病例得到及时检出,为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为公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https://doi.org/10.1016/j.jncc.2024.01.006
[2]Germline-mediated immunoediting sculpts breast cancer subtypes and metastatic proclivity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h8697
[3]Nicola Waddell & Venkateswar Addala (2024) Germline variants alter immune surveillance.
[4]Gene variants foretell the biology of future breast cancers in Stanford Medicine study.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45675
[5]Single-cell multi-omics identifies chronic inflammation as a driver of TP53-mutant leukemic evolution
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3-01480-1
[6]New study disentangles a long-standing link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cancer progression.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9-disentangles-long-standing-link-inflammation-cancer.html
[7]Tobacco-induced hyperglycemia promotes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via cancer cell-macrophage interaction through paracrine IGF2/IR/NPM1-driven PD-L1 expressio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9199-9
[8]PrimPol-dependent single-stranded gap formation mediates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at bulky DNA adducts[J].Nature Communications,2024.
[9]《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