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在全球所以癌症中位居第四位,严重威胁着无数女性的健康。据相关统计,在2020年,全球范围内新增了约60.4万例宫颈癌患者,同时约有34.2万人因此病死亡。其中85%的病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根据2023年国家癌症中心的报告显示:在中国,每年新增的宫颈癌病例达到11.93万例,同时有3.72万人因此病死亡。


尽管宫颈癌的发病率因接种HPV疫苗和进行早期筛查而有所降低,但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仍面临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方法并不总是对所有患者有效,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宫颈癌治疗领域迎来了一系列的突破与进展。其中,免疫治疗是宫颈癌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在多种癌症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这种疗法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在宫颈癌领域,研究人员发现,特定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宫颈癌细胞表面异常表达,这为免疫治疗提供了靶点,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宫颈癌治疗前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显著成效

图源:摄图网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1
帕博利珠单抗

相关针对二线及以上宫颈癌的帕博利珠单抗临床试验,共招募了98例宫颈癌患者,其中82例(84%)为PD-L1阳性。总体人群客观缓解率(客观缓解率)为12.2%,在PD-L1阳性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14.6%。


在全部受试者中,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中位数分别是2.1个月和9.4个月。对于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这两个指标的中位数分别是2.1个月和11.0个月。


此外,相关前瞻性研究分析了肿瘤突变负荷(TMB)与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效果。研究共纳入1073例患者,包括75例宫颈癌患者。其中805例接受了TMB检测。研究结果显示:TMB-H≥10个突变/Mb为105例,占总检测人数的13%。在TMB-H患者群体中,客观缓解率达到了29%,而在非TMB-H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仅为6%。


目前,帕博利珠单抗这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推荐用于治疗PD-L1 CPS评分≥1%、MSI-H/MMRd以及TMB-H的患者,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化疗联合使用,均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最新版的宫颈癌治疗指南在二线治疗方案中加入了西米普利单抗,且这一推荐并不局限于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


目前,帕博利珠单抗在中国已经获批上市,同时,国内也有多种PD-1抑制剂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至于西米普利单抗,它在中国尚未获得批准,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还不普遍。


2
纳武利尤单抗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纳武利尤单抗在治疗复发和转移性宫颈癌方面,总体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26.3%。根据相关指南推荐,纳武利尤单抗可用于PDL-1阳性,且既往治疗失败的复发及转移性宫颈癌患者。


3
西米普利单抗

相较于化疗,西米普利单抗在提升复发及转移性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相关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亦推荐将西米普利单抗作为既往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4
卡度尼利单抗

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研究显示: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31.3%,在PD-L1阳性人群中客观缓解率为41.3%。卡度尼利单抗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既往接受铂类药物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


二、ICI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


1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铂类/紫杉醇化疗+贝伐珠单抗

相关研究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铂类药物化疗,总体人群中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5.9%和50.8%。指南/共识建议帕博利珠单抗与铂类/紫杉醇以及贝伐珠单抗联合应用,可作为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肿瘤细胞比例评分(CPS)≥1,或dMMR或TMB-H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美国日本专家线上远程咨询/赴日赴美就医

海外专家第二诊疗意见 定制个人治疗方案

可愈有道-顾问


2
卡度尼利单抗+化疗+贝伐珠单抗

相关研究显示:卡度尼利单抗+化疗+贝伐珠单抗组的客观缓解率为79.3%。然而,基于当前的临床研究结果,卡度尼利单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并不被推荐用于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此外,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与化疗以及贝伐珠单抗联合使用作为晚期宫颈癌一线治疗方案的研究正在积极开展。


宫颈癌治疗前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显著成效

图源:摄图网


三、ICI联合TKI药物

研究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总体客观缓解率为55.6%。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二线治疗PD-L1阳性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客观缓解率为54.8%。但鉴于上述研究仅为Ⅱ期小规模临床试验,其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充分,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谨慎应用。


综上所述,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为宫颈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免疫治疗在其他类型癌症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科学家们现在正在进一步研究如何将这种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当然,任何新疗法的推广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以及监管审批。但毫无疑问,这一进展为宫颈癌的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我们有理由相信,宫颈癌免疫治疗的革命性新希望将逐步成为现实,为全球女性健康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宫颈癌筛查和早期精准诊断现状白皮书[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4.

[2]《2024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更新解读[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3.

[3]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mbrolizumab in previously treated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phase Ⅱ KEYNOTE-158 study[J]. J Clin Oncol

[4] Association of tumour mutational burden with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urs treated with pembrolizumab:prospective biomarker analysis of the multicohort, open-label, phase 2 KEYNOTE-158 study[J]. Lancet Oncol

[5]Safety and efficacy of nivolumab monotherapy in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vaginal, or vulvar carcinoma: results from the phaseⅠ/Ⅱ CheckMate 358 trial[J]. J Clin Oncol

[6]Survival with cemiplimab in recurrent cervical cancer[J]. N Engl J Med

[7]Efficacy and safety of cadonilimab, an anti-PD-1/CTLA4 bi-specific antibody,in previously treated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R/M) cervical cancer: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Ⅱ trial (075)[J]. Gynecol Oncol

[8]Pembrolizumab for persistent,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J]. N Engl J Med

[9]A study of AK104 (an anti-PD-1 and anti-CTLA4 bispecific antibody) combined with standard therapy for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recurrent,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R/M CC)[J]. J Clin Oncol

[10]Camrelizumab plus apa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 (CLAP):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Ⅱ trial[J]. J Clin Oncol

[11]Efficacy and safety of sintilimab plus anlotinib for PD-L1-positive recurrent or metastatic cervical cancer: a multicenter, single-arm, prospective phase Ⅱ trial[J]. J Clin On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