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震颤、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运动功能逐渐受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帕金森病的治疗面临许多挑战。近年来,日本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不断取得进展,陆续推出了一些创新药物。本文将整理近年来在日本上市的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重点介绍其机制、临床效果及应用。


可愈有道-日本已上市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最全盘点

图源:摄图网


1
左旋多巴(Levodopa)


(1) 目前左旋多巴治疗的主要问题


左旋多巴是目前最可靠的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药物。然而,该药的血浆半衰期较短(约 90 分钟),这导致血药浓度波动,从而在疾病晚期出现“剂末效应”,即症状在服药间隔期内恶化。因此,人们正在探索通过不同给药方式或剂型延长左旋多巴的作用时间。


在 1990 年代,曾有人怀疑左旋多巴具有神经毒性,这一担忧导致其使用一度减少。但目前的研究已证明,在临床剂量下,左旋多巴不会造成神经毒性。随着新剂型和给药设备的进步,左旋多巴得以重新受到重视,例如以下几种重要的新型左旋多巴制剂。


(2) 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肠道凝胶(LCIG)


为了克服左旋多巴的短半衰期并改善患者在白天活动时的运动症状,研发出了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肠道凝胶(LCIG)。该药物通过胃造口术(PEG-J)将药物持续输注至空肠上部,从而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LCIG 于 2016 年在日本获批。在一项针对东亚 PD 患者的研究中,每天“关期”(off-time)超过 3 小时的患者,在使用 LCIG 后 off-time 缩短了 4-5 小时,而无害性异动症的“开期”(on-time)延长了 5-6 小时


可愈有道-日本已上市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最全盘点


(3) 左旋多巴缓释制剂


一种新型左旋多巴缓释胶囊(IPX066)通过特殊工艺将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制成不同溶解速度的颗粒,使药物在胃肠道中缓慢释放,从而比速释片维持更长时间的血药浓度。在 III 期临床试验中,IPX066 显著缩短了 off-time。该药已在欧美获批,但尚未在日本上市


(4) 左旋多巴吸入剂


一种左旋多巴吸入剂(CVT-301)已在美国获批,但日本尚未上市。该药作为off-time 期间的应急用药,患者通过吸入的方式快速补充左旋多巴,使药物能迅速从肺部吸收。在 III 期临床研究中,吸入**84 mg(42 mg 左旋多巴)**的胶囊后,10 分钟后运动症状有所改善,30 分钟后改善显著


(5) 其他在研左旋多巴制剂


目前正在开发的左旋多巴制剂包括:

  • Accordion Pill®(手风琴片):该胶囊采用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薄膜作为载体,将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包裹在折叠多层薄膜内。胶囊在胃内溶解后,薄膜展开形成片状,可在胃内停留长达 12 小时,逐步释放药物,使血药浓度更稳定。最终,薄膜在肠道内完全降解。

  • 左旋多巴皮下注射(ND0612):一种持续皮下注射左旋多巴的药物,II 期研究表明该制剂可减少血浆浓度的波动。目前,两种制剂均处于 III 期临床试验阶段(截至 2021 年 7 月)。

日本已上市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最全盘点


2
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

(1) 新型 MAO-B 抑制剂


MAO-B 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大脑内多巴胺的代谢,延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提高其浓度。在日本,司来吉兰(Selegiline)于 1998 年获批,至今已有超过 20 年的使用经验。随后,拉沙吉兰(Rasagiline)于 2018 年获批,沙芬酰胺(Safinamide)于 2019 年获批。


  • 拉沙吉兰(Rasagiline)

    • 早期 PD 患者单药使用 1 mg/天 可改善运动症状

    • 晚期 PD 患者在服用左旋多巴的基础上,联合 0.5 或 1 mg/天 拉沙吉兰,可显著缩短 off-time 并改善运动症状

  • 沙芬酰胺(Safinamide)

    • 延长 on-time,减少 off-time,尤其适用于伴随 wearing-off 现象但无严重异动症的 PD 患者。

    • 改善 on-time 期间的运动症状


目前,日本已有三种 MAO-B 抑制剂(司来吉兰、拉沙吉兰、沙芬酰胺)可供选择,各自具有不同特点(详见表 1)。例如,沙芬酰胺具有非多巴胺能作用,包括钠离子通道抑制和谷氨酸释放抑制,因此可能具有抑制异动症的潜力。然而,对于 MAO-B 抑制剂的最佳应用方案,仍需积累更多临床数据以优化治疗策略。


扫码立即开启与日本专家对话窗口

海外专家第二诊疗意见定制个人治疗方案

可预约医院医生

可愈有道-顾问


2) MAO-B抑制剂单药治疗新诊断PD


  • 司来吉兰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抗抑郁药开发,1970年代中期发现其可改善PD的运动症状。在日本,司来吉兰1998年获批用于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并于2011年获批可单独使用

  • MAO-B抑制剂2018年被日本PD治疗指南推荐为一线用药。早期使用可延缓左旋多巴的启动时间,并减少后期运动并发症。然而,其疗效因人而异,部分患者仍需后续联合左旋多巴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此外,正在研发联合雷沙吉兰与普拉克索(pramipexole)的复方制剂,以优化PD早期治疗。


3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  恩他卡朋(entacapone):通过抑制外周左旋多巴代谢,促进其进入脑内。

  奥卡朋(opicapone):2020年获批,在PD患者中可显著缩短关期并延长on-time。由于其作用时间较长每天仅需服用一次,相比之下,恩他卡朋需每次服用左旋多巴时同时服用


可愈有道-日本已上市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最全盘点


4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多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陆续投入临床应用。这类药物因半衰期较长,且在早期治疗中运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因此被推荐用于早期治疗以及应对晚期PD的剂末现象


1) 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发展


最早投入使用的是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但后来发现其可能增加纤维化风险(如心脏瓣膜病变),因此临床应用逐渐减少。目前,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已成为主流,包括:

  • 普拉克索(pramipexole)

  • 罗匹尼罗(ropinirole)

  • 罗替高汀(rotigotine)

这些药物的受体亚型亲和力各不相同,因此在临床效果上可能有所差异


2) 控释制剂与透皮贴剂


为了实现持续多巴胺刺激(CDS),已研发缓释制剂透皮贴剂,包括:

  • 普拉克索缓释片

  • 罗匹尼罗缓释片

  • 罗替高汀透皮贴剂(2013年在日本获批)

  • 罗匹尼罗透皮贴剂(2019年在日本获批)

贴剂的优势在于每日一次给药,可维持稳定血药浓度,减少剂量波动。


3) 不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切换


MAO-B抑制剂需要2周停药期不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直接转换。例如,最新研究表明罗匹尼罗透皮贴剂的安全性已得到验证


4) 阿扑吗啡(apomorphine)的新进展


阿扑吗啡是一种短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用于缓解急性off期症状。近年来,其给药方式取得了一定进展:

  • 2020年,FDA批准了舌下膜剂型阿扑吗啡,便于使用。

  • 西方国家已批准持续皮下注射阿扑吗啡,但在日本目前仅批准皮下注射用于off期急救

此外,大多数已上市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D2受体,但作用于D1/D5受体的新型激动剂——tavapadon正在开发,并已进入III期临床研究(截至2021年7月)


5
腺苷A2A受体抑制剂

伊斯曲非林(istradefylline) 是首个获得全球批准的腺苷A2A受体抑制剂。其通过调节间接通路来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

  • 2013年,日本首次批准伊斯曲非林,用于治疗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wearing-off现象

  • 2019年,美国FDA也批准了该药物,研究显示其可以缩短off期,改善运动能力。


6
金刚烷胺缓释制剂

金刚烷胺(amantadine) 最初于1970年代作为甲型流感的抗病毒药开发,后来发现其可通过抑制NMDA受体来改善PD患者的异动症

  • 2017年,美国FDA批准了金刚烷胺缓释胶囊(274 mg/天),其疗效在EASE LID研究中得到验证。

  • 2021年,FDA进一步批准了其用于改善PD患者的off期(24)。


/总结/


近年来,PD的药物治疗不断取得新进展,包括新型控释制剂、透皮贴剂、舌下膜剂、新靶点药物等,以优化治疗方案,减少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各类药物的最佳应用策略,以更精准地满足不同PD患者的需求。


参考资料:

Intern Med. 2022 Feb 1;62(1):33–42. doi: 10.2169/internalmedicine.89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