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由于引发肝炎的病因不同,虽然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但是在病原学、血清学、损伤机制、临床经过及预后、肝外损害、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往往有明显的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1.症状
不同病因的肝炎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症状包括:食欲减退、腹胀、厌油腻食物、
恶心、呕吐、易疲倦。
2.体征
部分患者巩膜或皮肤黄染,发热,肝区隐痛、肝大、触痛,部分患者出现蜘蛛痣和肝掌,重型肝炎可见腹水、少尿、出血倾向和意识障碍、昏迷等。
1.根据病因
可以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如阿米巴)药物性、酒精性、中毒性、自身免疫性、非酒精性脂肪性等。
2.根据病程长短
可以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
3.根据有无出现黄疸
急性肝炎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4.根据病情轻重程度
慢性肝炎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

诊断流程

  • 疑似肝炎患者就诊后,医生会先询问已出现的症状和相关病史,如是否接种过肝炎疫苗,是否接触过肝炎.患者,是否有长期饮酒史,近期是否有服用中药等肝损害明显的药物等。
  • 接下来医生会对就诊者进行体格检查,如叩诊肝区,判断肝大小,是否有肝区触痛、压痛等,还可能会根据病情指导就诊者进行一些化验检查,如血尿粪常规检查、肝生化检查等
  • 为了判断病因,还应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病毒核酸 (DNA或RNA) 检测等,以及自身抗体等检查。
排除饮食、运动等生理性因素,以及外伤等肝脏其他疾病,以及其他组织损伤引起的肝酶升高,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肝生化检查结果,可初步确定为肝炎。

继而需要结合传染病接触史、个人史、病原学检查等,明确肝炎的病因。其中,重症肝炎因病情严重、风险大,应高度警惕。

诊断依据

  • 重叠感染、免疫力下降、精神刺激、应用肝损伤药物等病史;
  • 肝衰竭症候群:极度乏力,神经、精神症状(性格改变、烦躁不安、嗜睡等),明显出血现象,黄疽进行性加深;
  • 相关实验室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小于40%,胆红素每日上升217.1umol/L或者>10倍正常值;
  • 其他:白细胞上升、血红蛋白下降等
就诊科室
对于发现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痛、皮肤黄染、厌油等相关症状者,优先考虑感染科或肝病科就诊在基层医院就诊时也可选择全科医学门诊就诊。



不同类型的肝炎,应按照患者临床类型、病情的轻重、是否有合并症及合并症类型、组织学损害等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与活动

有明显症状时以及有黄疸出现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时可适当活动

病情检测

随访肝功能检查和肝脏影像学检查,必要时随访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期时应隔离,并随访病原学的滴度改变。

营养支持

饮食应尽量清淡,不可油腻。建议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食物。若热量不足,应静脉点滴葡萄糖溶液,保证能量供应。

病因治疗

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药物性肝炎首先要停用可疑的药物或毒性物质的接触

酒精性肝炎要戒酒;

脂肪性肝炎要减重;

自身免疫性肝炎要应用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龙等等。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保肝治疗

可以应用抗炎抗氧化保肝药物,控制肝脏验证坏死和纤维化进展。常用的药物有甘草酸制剂、水飞蓟制剂、双环醇等。如为药物性肝炎,尽量简要药物种类。

抗纤维化治疗

纤维化是肝病进展的关键环节,对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有明显纤维化或者肝硬化的表现,建议应用抗纤维化药物治疗,如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等。

手术治疗

对肝衰竭患者,有条件可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对终末期肝病和肝衰竭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采用肝移植治疗

中医治疗

对于部分类型的肝炎,中医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