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间质瘤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应该涵盖了以前所谓的“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胃肠道平滑肌肉瘤”,但作为间叶组织发生的肿瘤,胃肠道平滑肌瘤或肉瘤的概念并未被排除,只不过在目前的临床病理诊断中,这类肿瘤只占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少部分。 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程可短至数天长至20年,恶性GIST病程较短,多在数月以内,良性或早期者无症状。GIST的主要症状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无特异性。胃肠道出血是最常见症状。贲门部GIST吞咽不适、吞咽困难症状也很常见。部分病人因溃疡穿孔就诊,可增加腹腔种植和局部复发的风险。常见症状有腹痛、包块及消化道出血及胃肠道梗阻等。腹腔播散可出现腹水,恶性GIST可有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
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估计年发病率约为1~2/10000,多发于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大部分GISTs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结直肠约占10~20%,食道占0~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
GISTs的症状依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通常无特异性,胃肠道出血是最常见症状,而在食管,吞咽困难症状往往也常见,部分病人因肠穿孔就诊,可增加腹腔种植和局部复发的风险。
GISTs病人第一次就诊时约有11~47%已有转移,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淋巴结和腹外转移即使在较为晚期的病人也较为罕见,转移瘤甚至可发生在原发瘤切除后30年,小肠GISTs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而食道GISTs恶性程度低,因此,严格来说,GISTs无良性可言,或至少为一类包括潜在恶性在内的恶性肿瘤。
CT,超声内镜,消化道造影可协助GISTs大小,局部浸润,转移,位置等的判断。
胃肠道间质瘤分期主要是根据肿瘤大小,还有核分裂象来进行分期的。肿瘤大小超过5公分以上,核分裂>5个每50高倍视野,属于中危的情况。另外跟解剖部位有关系,通常认为小肠间质瘤比胃间质瘤预后要相对差一些。预后跟手术当中肿瘤是否破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手术当中肿瘤破溃了,很容易造成腹腔的肿瘤播散或者肿瘤的复发。软组织肿瘤不同的亚型是不一样的,像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纤维瘤病术后,可以不做化疗,不做治疗。像尤文肉瘤、横纹肌肉瘤是需要做化疗。有些瘤泡状软组织肉瘤发生肺转移,可以靶向索坦或者艾坦、PD1、靶向免疫治疗。有些术后患者不做放化疗,建议回当地做口服中药治疗。
1.体检:部分肿瘤较大的患者可触及腹部活动肿块、表面光滑、结节或分叶状。
2. 实验室检查:患者可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大便潜血阳性。
3. 影像学特点:
① 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
对于胃GIST,胃镜可帮助明确肿瘤部位及大小。超声内镜对于胃外生性肿瘤可协助诊断,协诊GIST位置、大小、起源、局部浸润状况、转移等。部分患者可获得病理学诊断。
②CT检查:
CT平扫发现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 少数呈不规则形。良性肿瘤多小于5cm ,密度均匀,边缘锐利,极少侵犯邻近器官,可以有钙化表现。恶性肿瘤多大于6cm,边界不清,与邻近器官粘连,可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中央极易出现坏死、囊变和出血, 肿瘤可出现高、低密度混杂, 钙化很少见。增强CT 可见均匀等密度者多呈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螺旋CT 尤以静脉期显示明显。这种强化方式多见于低度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坏死、囊变者常表现肿瘤周边强化明显。CT消化道三维重建对于肿瘤可协助诊断,协诊 GIST位置、大小、局部浸润状况、转移等。
③18FDG-PET和18FDG-PET/CT:CT,MRI等影像学方法只是评估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密度以及肿瘤内的血管分布,不能反应肿瘤的代谢情况,用18氟脱氧葡萄糖的PET检查可以弥补以上物理学检查的不足,它的原理是胃肠道间质肿瘤是一种高代谢的肿瘤,利用肿瘤内强烈的糖酵解反应摄取高密度的18氟脱氧葡萄糖跟踪显影,对早期转移或者复发比CT敏感,并且在评估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时明显优于其它物理学检查方法, PET与CT联合扫描方法能同时评估肿瘤的解剖和代谢情况,对肿瘤的分期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优于CT,也为其它实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判断提供了一个参考。
④其他辅助检查:
X线钡餐示边缘整齐、园形充盈缺损,中央可有“脐样”溃疡龛影,或表现为受压、移位。肠系膜上动脉DSA对于小肠GIST诊断、肿瘤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就诊科室:肿瘤科 肿瘤内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手术治愈率约为60-70%
常用药品: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5000元)
胃肠道间质瘤西医治疗
传统的GISTs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虽最近在GISTs病理及基础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新的化疗药物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手术治疗仍是目前取得临床治愈的最佳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及原则
由于GISTs的潜在恶性,对临床怀疑GISTs均应按恶性肿瘤手术原则进行,由于GISTs往往质地脆,血供丰富,且通过血液及腹膜转移,手术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肿瘤破溃及挤压,对肠道GISTs应先结扎供应和回流血管。术中对可疑病例也不应切取活检,除非肿瘤不能根治。
GISTs一般不宜肿瘤摘除,胃的GISTs直径 < 3cm的可行局部切除或行楔形切除,切缘距肿瘤至少3 cm;3~5 cm 宜行楔形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术,切缘距肿瘤至少5 cm ;直径>5 cm的应按胃癌D2 清扫范围手术。小肠GISTs 因报道的淋巴结转移率达7~14%,故主张常规行淋巴清扫,肠段切除至少距肿瘤10 cm。对于直肠GISTs,特别是下段GISTs,有时手术处理十分困难,由于术前难以判断其恶性程度,对于直径<3 cm,可考虑尽量保肛;对于直径>5cm或术后复发者,应在术前充分征求患者意愿前提下,在保肛与扩大手术中作出抉择。对于有局部浸润或远端转移的应在可根治前提下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2、 化疗
传统的化疗GISTs当作平滑肌肉瘤治疗,常用方案为阿霉素+顺铂(AD方案),临床缓解率<10%,疗效不佳。
伊马替尼(Imatinib)化疗。伊马替尼是c-kit激酶活性抑制剂,已于2000年第一次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不能根治手术的病人,也有用于高危GISTs的报道。应用方法为400~800mg/天,连续12~24个月。据Ⅱ期临床研究PR达63%,SD达20%;Ⅲ期临床研究尚缺乏远期随访报道,但据报道6月的PFS超过70%。伊马替尼用于GISTs新辅助化疗,也有小样本成功的报道。
胃肠道间质瘤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