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也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全国癌症发病率第一位的癌症,占所有癌症的19.66%,每年新发病例约70.5万,死亡病例56.9万。其中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预后较差,整体5年存活率为17.4%。
常见类型:非小细胞肺腺癌,非小细胞肺鳞癌,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包括易瑞沙、特罗凯、阿法替尼、克唑替尼、纳武单抗等;
其中特罗凯与纳武单抗可以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鳞癌;
小细胞肺癌暂无靶向药,但对放、化疗敏感。
致病因素:长期吸烟是引起肺癌的最主要原因,吸烟的患癌概率大约是不吸烟的10倍。
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氡气、二手烟、石棉、大气污染和基因等。
高危人群:年龄50-75岁,吸烟≥20包/年。
早期筛查:每年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仅推荐高危人群。
早期症状: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丝、胸闷、发热及气促等。
参考资料:
1. 陈万青等. 201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中国肿瘤》. 2016年01期
2. Ettinger DS. Ten years of progres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2 Mar;10(3):292-5.
3. http://www.cancer.org/
4. http://www.cancer.gov/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ung_cancer
肺癌的早期症状包括:干咳,咯血,胸闷,声音嘶哑,体重减轻,食欲降低,气短,虚弱,易疲倦,持续性反复低热
1. 刺激性咳嗽:干咳,无痰或少量白色泡沫样痰,最常见的早期症状,30%~40%的肺癌病例以此为首发症状。尤其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出现2-3周无原因的干咳,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需要高度警惕。
2. 咯血:痰中带血丝,20%的肺癌病例以此为首发症状
3. 胸闷:早期较轻
4. 声音嘶哑
5. 体重减轻,食欲降低
6. 气短
7. 虚弱,易疲倦
8. 持续性反复低热
参考资料:
1. http://www.cancer.org/
肺癌的分期主要依据:
●肺部肿瘤的大小
●肿瘤侵入附近组织(如胸壁)的程度
●肺癌是否已经扩散至淋巴结或身体其他部位
医生使用罗马数字I、II、III和IV描述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I期为早期癌症,IV期为已经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如骨)的晚期癌症。
隐匿期肺部肿瘤
肿瘤细胞在痰液中可见,但CT扫描和其他影像检查不能发现肺部肿瘤。
0期肺部肿瘤
只能在肺部最内层发现异常细胞。肿瘤未突破此层。0期肿瘤也称作原位癌,不是浸润性癌。
I期肺癌
该肺部肿瘤为浸润性癌,已经从肺部最内层长出至更深处的肺部组织。肿瘤被正常组织包围,并不侵入附近组织(如胸壁)。
肿瘤直径不超过5厘米(约为2英寸),癌细胞在附近淋巴结中不可见。
直径为5厘米的肿瘤大小约相当于一个柠檬。
II期肺癌
该肺部肿瘤直径小于7厘米,并在附近淋巴结中可见癌细胞。
或,癌细胞在附近淋巴结中不可见。这种肺部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或侵入附近组织,如胸壁、隔膜、胸膜、主支气管或心脏周围的组织。一片肺叶中的肿瘤可能多于一个。
III期肺癌
肿瘤大小不定。肺部可能会发现超过一个恶性肿瘤。
癌细胞可能在双侧的胸部和颈部淋巴结可见。肿瘤可能已经侵犯附近器官,如心脏、食管和气管。
IV期肺癌
双侧肺部都可见肿瘤。或肺癌已经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如脑、骨或肾上腺。或癌细胞在两层胸膜之间的液体中可见。(见胸膜图示)
大多数小细胞肺癌分期的描述都分为两期:
●局限期:癌症只在一侧胸腔可见。
●蔓延期(广泛期):癌症在肺部及对侧胸部组织中可见。或肺癌在远处器官中(如脑部)可见,或在两层胸膜之间的液体中可见。
一些医生使用罗马数字I、II、III、IV描述小细胞肺癌的分期,而不用局限期和蔓延期描述。(见上文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
1. 影像学检查
1.1 胸部X线检查:X线胸片是发现晚期肺癌的重要手段,也是晚期肺癌治疗前后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2 胸部CT检查:胸部CT对于晚期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具有重要意义,是肺癌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3 MRI检查:MRI特别适用于判定脑、脊髓有无转移。另外,MRI检查可用于判定胸壁或纵隔是否受侵;显示肺上沟瘤与臂丛神经及血管的关系。对于禁忌注射碘造影剂的患者,MRI是观察纵隔、肺门大血管受侵情况及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检查方法。
1.4 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实性重要器官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也用于双侧锁骨上淋巴结的检查;超声还常用于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抽取时的定位。
1.5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是用于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当骨扫描检查提示骨可疑转移时,对可疑部位进行MRI、CT或PET-CT等检查验证。
1.6 PET-CT检查:是肺癌诊断、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最佳方法。
2. 内窥镜检查
2.1 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支气管镜直视下刷检、活检、针吸以及支气管灌洗获取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上述几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出率。
2.2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和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有助于肺癌诊断和淋巴结分期。
2.3 经支气管肺活检术(TBLB):是非外科诊断肺部结节的重要手段。
2.4 纵隔镜检查:作为确诊肺癌和评估淋巴结分期的有效方法,是目前临床评价肺癌纵隔淋巴结状态的金标准。
2.5 胸腔镜检查:可以准确地进行肺癌诊断和分期,对于TBLB和经胸壁肺肿物穿刺针吸活检术(TTNA)等检查方法无法取得病理标本的早期肺癌,尤其是肺部微小结节病变行胸腔镜下病灶楔形切除,可达到明确诊断及治疗目的。
3. 实验室检查
3.1 一般检查: 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病毒指标等实验室检查,以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及是否适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有创检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还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测。
3.2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 TMs),肺癌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
1)CEA,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2)CA125, 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3)CA153, 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
4)CYFRA21-1, 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 fragment)
5)SCCA,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6)ProGRP,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7)NS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8)CK-BB, 肌酸激酶BB(creatine kinase BB isoenzyme)
9)CgA, 嗜铬蛋白A
3.3.基因突变检测:对于晚期NSCLC、腺癌或含腺癌成分的其他类型肺癌,应在诊断的同时进行基因检测
1)EGFR基因突变
2)ALK融合基因
3)ROS1基因融合
4)RET基因融合,
5)K-RAS基因突变
6)BRAF基因V600E突变
7)HER2基因扩增
8)MET基因高水平扩增及14号外显子跳跃缺失突变
4.其他检查技术
4.1、痰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癌简单方便的无创伤性诊断方法之一。
4.2、TTNA:可在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胸内肿块或淋巴结的穿刺。
4.3、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可以获取胸腔积液,进行细胞学检查。
4.4、胸膜活检术:对于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胸膜活检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4.5、浅表淋巴结及皮下转移结节活检术:对于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下转移结节者,应常规进行针吸或活检,以获得病理学诊断。
手术
肺癌的治疗方法中除Ⅲb及Ⅳ期外应以手术治疗或争取手术治疗为主,依据不同期别和病理组织类型酌加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关于肺癌手术术后的生存期,国内有报道三年生存率约为40%~60%;五年生存率约为22%~44%;手术死亡率在3%以下。
一、手术指征 具有下列条件者一般可作外科手术治疗:
1. 无远处转移者,包括实质脏器如肝、脑、肾上腺、骨骼、胸腔外淋巴结等;
2. 癌组织未向胸内邻近脏器或组织侵犯扩散者,如主动脉、上腔静脉、食管和癌性胸液等;
3. 无严重心肺功能低下或近期内心绞痛发作者;
4. 无重症肝肾疾患及严重糖尿病者。
具有以下条件者一般应该慎作手术或需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1. 年迈体衰心肺功能欠佳者;
2. 小细胞肺癌除I期外宜先行化疗或放疗,而后再确定能否手术治疗;
3. X线所见除原发灶外纵隔亦有几处可疑转移者。
目前,学术界对于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指证有所放宽,对于一些侵犯到胸内大血管以及远处孤立转移的患者,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有学者也认为可以手术,并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研究。
二、剖胸探查术指征
凡无手术禁忌,明确诊断为肺癌或高度怀疑为肺癌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若术中发现病变已超出可切除的范围但原发癌仍可切除者宜切除原发灶,这称为减量手术,但原则上不作全肺切除以便术后辅助其他治疗。
三、肺癌术式的选择
根据1985年肺癌国际分期法对ⅠⅡ和Ⅲ期的肺癌病例,凡无手术禁忌征者皆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的原则为:彻底切除原发灶和胸腔内有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且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组织,全肺切除术宜慎重。
1.局部切除术:是指楔形癌块切除和肺段切除即对于体积很小的原发癌年老体弱肺功能差或癌分化好恶性度较低者等均可考虑作肺局部切除术;
2.肺叶切除术:对于孤立性周围型肺癌、局限于一个肺叶内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可行肺叶切除术。若癌肿累及两叶或中间支气管可行上中叶或下中叶两叶肺切除;
3.袖状肺叶切除:这种术式多应用于右肺上中叶肺癌,如癌肿位于叶支气管且累及叶支气管开口者可行袖状肺叶切除;
4.全肺切除:凡病变广泛用上述方法不能切除病灶时可慎重考虑行全肺切除;
5.隆突切除和重建术:肺瘤超过主支气管累及隆突或气管侧壁但未超过2cm时:①可作隆突切除重建术或袖式全肺切除;②若还保留一叶肺时,则力争保留。术式可根据当时情况而定。
四、再发或复发性肺癌的外科治疗
1.多原发性肺癌的处理: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凡诊断为多原发性肺癌者其处理原则按第二个原发灶处理。
2.复发性肺癌的处理:所谓复发性肺癌是指原手术疤痕范围内发生的癌灶或是与原发灶相关的胸内癌灶复发,称为复发性肺癌。其处理原则应根据病人的心肺功能和能否切除来决定手术范围。
化学治疗
近二十多年来肿瘤化疗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无论早期或晚期较肯定,甚至有根治的少数报告;对非小细胞肺癌也有一定疗效,但仅为姑息,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化疗在肺癌中的作用已不再限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而常作为全身治疗列入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联合中医中药及免疫治疗效果佳.
一、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由于小细胞肺癌所具有的生物学特点,目前公认除少数充分证据表明无胸内淋巴结转移者外,应首选化学治疗
1.适应征
1)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
2)KS记分在50~60分以上者;
3)预期生存时间在一个月以上者;
4)年龄≤70岁者。
2.禁忌症
1)年老体衰或恶病质者;
2)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3)骨髓功能不佳白细胞在3×10^9/L以下血小板在80×10^9/L(直接计数)以下者;
4)有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等。
二、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对非小细胞肺癌虽然有效药物不少,但有效率低且很少能达到完全缓解。
1.适应征
(1)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鳞癌腺癌或大细胞癌但不能手术的Ⅲ期患者,及术后复发转移者或其他原因不宜手术的III期病人;
(2)经手术探查、病理检查有以下情况者:①有残留灶;②胸内有淋巴结转移;③淋巴管或血栓中有癌栓;④低分化癌;
(3)有胸腔或心包积液者需采用局部化疗。
2.禁忌征
同小细胞癌。
放射治疗
一、治疗原则
放疗对小细胞癌最佳,鳞状细胞癌次之,腺癌最差。但小细胞癌容易发生转移,故多采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照射区应包括原发灶、纵隔双侧锁骨上区、甚至肝脑等部位,同时要辅以药物治疗。鳞状细胞癌对射线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变以局部侵犯为主,转移相对较慢,故多用根治治疗。腺癌对射线敏感性差,且容易血道转移,故较少采用单纯放射治疗。
二、放射副作用
并发症较多,甚至引起部分功能丧失;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效果并不完好。同时病人体质较差,年龄偏大不适合放疗。
三、放疗的适应征
根据治疗的目的分为根治治疗、姑息治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及腔内放疗等。
1.根治治疗
1) 有手术禁忌或拒作手术的早期病例,或病变范围局限在150cm的IIIa病例;
2) 心、肺、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血象白细胞计数大于3×10^9/L,血红蛋白大于100g/L者;
3) KS≥60分事前要周密地制订计划,严格执行,不要轻易变动治疗计划,即使有放射反应亦应以根治肿瘤为目标。
2.姑息治疗
其目的差异甚大。有接近根治治疗的姑息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亦有仅为减轻晚期病人症状,甚至引起安慰作用的减症治疗,如疼痛、瘫痪、昏迷、气急及出血。姑息治疗的照射次数可自数次至数十次,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设备条件等而定。但必须以不增加病人的痛苦为原则,治疗中遇有较大的放射反应或KS分值下降时,可酌情修改治疗方案。
3.手术前放疗
旨在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造成肿瘤播散的危险,对估计手术切除无困难的病人可术前大剂量、少分割放疗;如肿瘤巨大或有外侵,估计手术切除有困难可采用常规分隔放疗。放疗距手术时间一般以50天左右为宜,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4.手术后放疗
用于术前估计不足、手术切除肿瘤不彻底的病例。应于局部残留灶放置银夹标记,以便放疗时能准确定位。
5.腔内短距离放疗
适用于局限在大支气管的癌灶,可采用后装技术通过纤支镜将导管置于支气管病灶处,用铱(192Ir)作近距离放疗与体外照射配合,能提高治疗效果。
预后
尽管在治疗肺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以及新的抗癌药物的问世,但肺癌的预后仍然很差,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是14%,而30年前是11%,肺癌的高死亡率主要是由于缺乏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使是早期病人,多数在初诊时已为全身性疾病。
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有:年龄,部位,分期,分型,而对肿瘤的手术和化疗效果则是人为控制的因素,中心型或侵犯脏胸膜的早期肺癌,预后较差,目前认为, 由于肺癌最常在术后2~3年复发,应在此期增加随诊次数,术后头两年内,平均应3~4次复查,并摄X线胸片,以后的2~3年内,复查2次,并摄X线胸片,通常血液CEA检查,支气管镜,CT和骨扫描检查仅在有临床指征时采用。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日本顺天堂大学附属顺天堂医院
擅长疾病:
日本癌研有明医院
擅长疾病:
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
擅长疾病:
相泽质子治疗中心
擅长疾病:
日本津山中央病院质子治疗中心
擅长疾病:
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
擅长疾病:
MD安德森癌症中心
擅长疾病: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擅长疾病:
藤田医科大学医院
擅长疾病:
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
擅长疾病:
秋元哲夫
擅长疾病:
铃木健司
擅长疾病:
坪井正博
擅长疾病:
叶清隆
擅长疾病:
60%的晚期肺癌患者实现临床治愈!靶向治疗让肺癌成为慢性病不是梦!
Erlotinib在日本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治疗
日本批准Lumykras上市,治疗KRAS G12C肺癌
Augtyro(Repotrectinib)获FDA批准,治晚期或转移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确诊进展期小细胞肺癌之后 | 进展期小细胞肺癌国内外联合会诊
关于小细胞肺癌,你必须要了解的几个事实
[案例分享]精准医疗帮助患癌女儿和母亲一起改写命运
60%的晚期肺癌患者实现临床治愈!靶向治疗让肺癌成为慢性病不是梦!
Erlotinib在日本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治疗
日本批准Lumykras上市,治疗KRAS G12C肺癌
Augtyro(Repotrectinib)获FDA批准,治晚期或转移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也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全国癌症发病率第一位的癌症,占所有癌症的19.66%,每年新发病例约70.5万,死亡病例56.9万。其中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预后较差,整体5年存活率为17.4%。
常见类型:非小细胞肺腺癌,非小细胞肺鳞癌,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包括易瑞沙、特罗凯、阿法替尼、克唑替尼、纳武单抗等;
其中特罗凯与纳武单抗可以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鳞癌;
小细胞肺癌暂无靶向药,但对放、化疗敏感。
致病因素:长期吸烟是引起肺癌的最主要原因,吸烟的患癌概率大约是不吸烟的10倍。
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氡气、二手烟、石棉、大气污染和基因等。
高危人群:年龄50-75岁,吸烟≥20包/年。
早期筛查:每年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仅推荐高危人群。
早期症状: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丝、胸闷、发热及气促等。
参考资料:
1. 陈万青等. 201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中国肿瘤》. 2016年01期
2. Ettinger DS. Ten years of progres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2 Mar;10(3):292-5.
3. http://www.cancer.org/
4. http://www.cancer.gov/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ung_cancer
肺癌的早期症状包括:干咳,咯血,胸闷,声音嘶哑,体重减轻,食欲降低,气短,虚弱,易疲倦,持续性反复低热
1. 刺激性咳嗽:干咳,无痰或少量白色泡沫样痰,最常见的早期症状,30%~40%的肺癌病例以此为首发症状。尤其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出现2-3周无原因的干咳,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需要高度警惕。
2. 咯血:痰中带血丝,20%的肺癌病例以此为首发症状
3. 胸闷:早期较轻
4. 声音嘶哑
5. 体重减轻,食欲降低
6. 气短
7. 虚弱,易疲倦
8. 持续性反复低热
参考资料:
1. http://www.cancer.org/
肺癌的分期主要依据:
●肺部肿瘤的大小
●肿瘤侵入附近组织(如胸壁)的程度
●肺癌是否已经扩散至淋巴结或身体其他部位
医生使用罗马数字I、II、III和IV描述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I期为早期癌症,IV期为已经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如骨)的晚期癌症。
隐匿期肺部肿瘤
肿瘤细胞在痰液中可见,但CT扫描和其他影像检查不能发现肺部肿瘤。
0期肺部肿瘤
只能在肺部最内层发现异常细胞。肿瘤未突破此层。0期肿瘤也称作原位癌,不是浸润性癌。
I期肺癌
该肺部肿瘤为浸润性癌,已经从肺部最内层长出至更深处的肺部组织。肿瘤被正常组织包围,并不侵入附近组织(如胸壁)。
肿瘤直径不超过5厘米(约为2英寸),癌细胞在附近淋巴结中不可见。
直径为5厘米的肿瘤大小约相当于一个柠檬。
II期肺癌
该肺部肿瘤直径小于7厘米,并在附近淋巴结中可见癌细胞。
或,癌细胞在附近淋巴结中不可见。这种肺部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或侵入附近组织,如胸壁、隔膜、胸膜、主支气管或心脏周围的组织。一片肺叶中的肿瘤可能多于一个。
III期肺癌
肿瘤大小不定。肺部可能会发现超过一个恶性肿瘤。
癌细胞可能在双侧的胸部和颈部淋巴结可见。肿瘤可能已经侵犯附近器官,如心脏、食管和气管。
IV期肺癌
双侧肺部都可见肿瘤。或肺癌已经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如脑、骨或肾上腺。或癌细胞在两层胸膜之间的液体中可见。(见胸膜图示)
大多数小细胞肺癌分期的描述都分为两期:
●局限期:癌症只在一侧胸腔可见。
●蔓延期(广泛期):癌症在肺部及对侧胸部组织中可见。或肺癌在远处器官中(如脑部)可见,或在两层胸膜之间的液体中可见。
一些医生使用罗马数字I、II、III、IV描述小细胞肺癌的分期,而不用局限期和蔓延期描述。(见上文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
1. 影像学检查
1.1 胸部X线检查:X线胸片是发现晚期肺癌的重要手段,也是晚期肺癌治疗前后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2 胸部CT检查:胸部CT对于晚期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具有重要意义,是肺癌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3 MRI检查:MRI特别适用于判定脑、脊髓有无转移。另外,MRI检查可用于判定胸壁或纵隔是否受侵;显示肺上沟瘤与臂丛神经及血管的关系。对于禁忌注射碘造影剂的患者,MRI是观察纵隔、肺门大血管受侵情况及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检查方法。
1.4 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实性重要器官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也用于双侧锁骨上淋巴结的检查;超声还常用于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抽取时的定位。
1.5 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是用于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当骨扫描检查提示骨可疑转移时,对可疑部位进行MRI、CT或PET-CT等检查验证。
1.6 PET-CT检查:是肺癌诊断、分期与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最佳方法。
2. 内窥镜检查
2.1 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支气管镜直视下刷检、活检、针吸以及支气管灌洗获取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上述几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出率。
2.2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和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有助于肺癌诊断和淋巴结分期。
2.3 经支气管肺活检术(TBLB):是非外科诊断肺部结节的重要手段。
2.4 纵隔镜检查:作为确诊肺癌和评估淋巴结分期的有效方法,是目前临床评价肺癌纵隔淋巴结状态的金标准。
2.5 胸腔镜检查:可以准确地进行肺癌诊断和分期,对于TBLB和经胸壁肺肿物穿刺针吸活检术(TTNA)等检查方法无法取得病理标本的早期肺癌,尤其是肺部微小结节病变行胸腔镜下病灶楔形切除,可达到明确诊断及治疗目的。
3. 实验室检查
3.1 一般检查: 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和病毒指标等实验室检查,以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及是否适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有创检查或手术治疗的患者,还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测。
3.2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 TMs),肺癌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
1)CEA,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2)CA125, 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3)CA153, 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
4)CYFRA21-1, 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 fragment)
5)SCCA,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6)ProGRP,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7)NSE,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8)CK-BB, 肌酸激酶BB(creatine kinase BB isoenzyme)
9)CgA, 嗜铬蛋白A
3.3.基因突变检测:对于晚期NSCLC、腺癌或含腺癌成分的其他类型肺癌,应在诊断的同时进行基因检测
1)EGFR基因突变
2)ALK融合基因
3)ROS1基因融合
4)RET基因融合,
5)K-RAS基因突变
6)BRAF基因V600E突变
7)HER2基因扩增
8)MET基因高水平扩增及14号外显子跳跃缺失突变
4.其他检查技术
4.1、痰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癌简单方便的无创伤性诊断方法之一。
4.2、TTNA:可在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胸内肿块或淋巴结的穿刺。
4.3、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术可以获取胸腔积液,进行细胞学检查。
4.4、胸膜活检术:对于诊断不明的胸腔积液,胸膜活检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4.5、浅表淋巴结及皮下转移结节活检术:对于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下转移结节者,应常规进行针吸或活检,以获得病理学诊断。
手术
肺癌的治疗方法中除Ⅲb及Ⅳ期外应以手术治疗或争取手术治疗为主,依据不同期别和病理组织类型酌加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关于肺癌手术术后的生存期,国内有报道三年生存率约为40%~60%;五年生存率约为22%~44%;手术死亡率在3%以下。
一、手术指征 具有下列条件者一般可作外科手术治疗:
1. 无远处转移者,包括实质脏器如肝、脑、肾上腺、骨骼、胸腔外淋巴结等;
2. 癌组织未向胸内邻近脏器或组织侵犯扩散者,如主动脉、上腔静脉、食管和癌性胸液等;
3. 无严重心肺功能低下或近期内心绞痛发作者;
4. 无重症肝肾疾患及严重糖尿病者。
具有以下条件者一般应该慎作手术或需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1. 年迈体衰心肺功能欠佳者;
2. 小细胞肺癌除I期外宜先行化疗或放疗,而后再确定能否手术治疗;
3. X线所见除原发灶外纵隔亦有几处可疑转移者。
目前,学术界对于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指证有所放宽,对于一些侵犯到胸内大血管以及远处孤立转移的患者,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有学者也认为可以手术,并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研究。
二、剖胸探查术指征
凡无手术禁忌,明确诊断为肺癌或高度怀疑为肺癌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若术中发现病变已超出可切除的范围但原发癌仍可切除者宜切除原发灶,这称为减量手术,但原则上不作全肺切除以便术后辅助其他治疗。
三、肺癌术式的选择
根据1985年肺癌国际分期法对ⅠⅡ和Ⅲ期的肺癌病例,凡无手术禁忌征者皆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的原则为:彻底切除原发灶和胸腔内有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且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组织,全肺切除术宜慎重。
1.局部切除术:是指楔形癌块切除和肺段切除即对于体积很小的原发癌年老体弱肺功能差或癌分化好恶性度较低者等均可考虑作肺局部切除术;
2.肺叶切除术:对于孤立性周围型肺癌、局限于一个肺叶内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可行肺叶切除术。若癌肿累及两叶或中间支气管可行上中叶或下中叶两叶肺切除;
3.袖状肺叶切除:这种术式多应用于右肺上中叶肺癌,如癌肿位于叶支气管且累及叶支气管开口者可行袖状肺叶切除;
4.全肺切除:凡病变广泛用上述方法不能切除病灶时可慎重考虑行全肺切除;
5.隆突切除和重建术:肺瘤超过主支气管累及隆突或气管侧壁但未超过2cm时:①可作隆突切除重建术或袖式全肺切除;②若还保留一叶肺时,则力争保留。术式可根据当时情况而定。
四、再发或复发性肺癌的外科治疗
1.多原发性肺癌的处理: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凡诊断为多原发性肺癌者其处理原则按第二个原发灶处理。
2.复发性肺癌的处理:所谓复发性肺癌是指原手术疤痕范围内发生的癌灶或是与原发灶相关的胸内癌灶复发,称为复发性肺癌。其处理原则应根据病人的心肺功能和能否切除来决定手术范围。
化学治疗
近二十多年来肿瘤化疗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化疗对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无论早期或晚期较肯定,甚至有根治的少数报告;对非小细胞肺癌也有一定疗效,但仅为姑息,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化疗在肺癌中的作用已不再限于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而常作为全身治疗列入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会抑制骨髓造血系统,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联合中医中药及免疫治疗效果佳.
一、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由于小细胞肺癌所具有的生物学特点,目前公认除少数充分证据表明无胸内淋巴结转移者外,应首选化学治疗
1.适应征
1)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
2)KS记分在50~60分以上者;
3)预期生存时间在一个月以上者;
4)年龄≤70岁者。
2.禁忌症
1)年老体衰或恶病质者;
2)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3)骨髓功能不佳白细胞在3×10^9/L以下血小板在80×10^9/L(直接计数)以下者;
4)有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等。
二、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对非小细胞肺癌虽然有效药物不少,但有效率低且很少能达到完全缓解。
1.适应征
(1)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鳞癌腺癌或大细胞癌但不能手术的Ⅲ期患者,及术后复发转移者或其他原因不宜手术的III期病人;
(2)经手术探查、病理检查有以下情况者:①有残留灶;②胸内有淋巴结转移;③淋巴管或血栓中有癌栓;④低分化癌;
(3)有胸腔或心包积液者需采用局部化疗。
2.禁忌征
同小细胞癌。
放射治疗
一、治疗原则
放疗对小细胞癌最佳,鳞状细胞癌次之,腺癌最差。但小细胞癌容易发生转移,故多采用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照射区应包括原发灶、纵隔双侧锁骨上区、甚至肝脑等部位,同时要辅以药物治疗。鳞状细胞癌对射线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变以局部侵犯为主,转移相对较慢,故多用根治治疗。腺癌对射线敏感性差,且容易血道转移,故较少采用单纯放射治疗。
二、放射副作用
并发症较多,甚至引起部分功能丧失;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效果并不完好。同时病人体质较差,年龄偏大不适合放疗。
三、放疗的适应征
根据治疗的目的分为根治治疗、姑息治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及腔内放疗等。
1.根治治疗
1) 有手术禁忌或拒作手术的早期病例,或病变范围局限在150cm的IIIa病例;
2) 心、肺、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血象白细胞计数大于3×10^9/L,血红蛋白大于100g/L者;
3) KS≥60分事前要周密地制订计划,严格执行,不要轻易变动治疗计划,即使有放射反应亦应以根治肿瘤为目标。
2.姑息治疗
其目的差异甚大。有接近根治治疗的姑息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亦有仅为减轻晚期病人症状,甚至引起安慰作用的减症治疗,如疼痛、瘫痪、昏迷、气急及出血。姑息治疗的照射次数可自数次至数十次,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设备条件等而定。但必须以不增加病人的痛苦为原则,治疗中遇有较大的放射反应或KS分值下降时,可酌情修改治疗方案。
3.手术前放疗
旨在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造成肿瘤播散的危险,对估计手术切除无困难的病人可术前大剂量、少分割放疗;如肿瘤巨大或有外侵,估计手术切除有困难可采用常规分隔放疗。放疗距手术时间一般以50天左右为宜,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4.手术后放疗
用于术前估计不足、手术切除肿瘤不彻底的病例。应于局部残留灶放置银夹标记,以便放疗时能准确定位。
5.腔内短距离放疗
适用于局限在大支气管的癌灶,可采用后装技术通过纤支镜将导管置于支气管病灶处,用铱(192Ir)作近距离放疗与体外照射配合,能提高治疗效果。
预后
尽管在治疗肺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以及新的抗癌药物的问世,但肺癌的预后仍然很差,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是14%,而30年前是11%,肺癌的高死亡率主要是由于缺乏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使是早期病人,多数在初诊时已为全身性疾病。
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有:年龄,部位,分期,分型,而对肿瘤的手术和化疗效果则是人为控制的因素,中心型或侵犯脏胸膜的早期肺癌,预后较差,目前认为, 由于肺癌最常在术后2~3年复发,应在此期增加随诊次数,术后头两年内,平均应3~4次复查,并摄X线胸片,以后的2~3年内,复查2次,并摄X线胸片,通常血液CEA检查,支气管镜,CT和骨扫描检查仅在有临床指征时采用。
(以上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